2024-08-29 23:42:33 | 0533升学网
考研成功率低于本科录取率是真的
一、考研成功率低于本科录取率的情况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高考之外普通人进入名校的最后渠道之一,但它的上岸率不到1/3,个别院校专业甚至低至1/10到1/50,大部分人最终并没有进入理想院校。
考研是比高考更痛苦、要累的一次重要考试,考研的备考过程比高考的备考过程更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考研的录取率也比高考本科录取率高得多,考研时要面临的身心压力、机会成本、时间成本也比高考时要高一些。
二、本科录取率
高考录取率是决定一个省(市)高考难度的标准参考系数。录取率越高,相对而言考大学越容易,录取率越低,考大学的难度越高。决定一个地区高考难度的关键因素不是考卷难度也不是录取分数线和参加高考总人数,而是最终的高考率取率。
高考录取率=各大参招院校本年度在该省的录取总人数/该省参加高考总人数。
一本录取率=本年度一批次院校本省招生人数/本省参加高考的总人数。
二本录取率=本年度二批次院校本省招生人数/本省参加高考的总人数。
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高考有着绝对的垄断优势。而且这三座城市的特点是高校资源自给自足,外省高校投放名额很少。青海、宁夏、西藏三自治区,高考有着绝对的政策照顾优势,高考移民可以去青海。
三、考研成功率
考研率是指考上的人(包括调剂的人)与总报考人的比率。考研率一般计算公式为考上的人数÷去参加考试的人数×100%。考研率的高低根据不同专业、院校难度各有不同,大约从10%-50%不等。
考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研究生阶段可以学到很多与本科不一样的知识,带来的是能力的提高,前提是你有努力学习新的知识。说的直白了,很多人看完不就是为了那个文凭,为了更高的工资,也只有能力的真正提高你的工资才会升一个水平。
当然有的热爱科研,不仅会考研还会读博了。不是为了科研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了。不然干嘛考研,既然本科生都能赚到的钱何必考研。
大约在30%左右,不同专业、学校难度各有不同,大约从10%~50%不等。
教育部近日发布《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52所,比上年增加28所。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92个,其中,普通高校575个,科研机构217个。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37.85万人,比上年增加16.45万人;在校生2625.30万人,比上年增加77.60万人;毕业生680.89万人,比上年增加21.52万人。研究生招生64.51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其中,博士生招生7.44万人,硕士生招生57.06万人。在学研究生191.14万人,比上年增加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2.67万人,在学硕士生158.47万人。毕业研究生55.15万人,比上年增加1.5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5.38万人,毕业硕士生49.77万人。
从近些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考研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2014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滑,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扩展资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研究生招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招生考试领域的综合改革,而招生结构多元发展是提高人才选拔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在招生考试上,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实施,全国研究生招生形势发生变化。在专业类型发展上,我国已逐步实现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转变。
2017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第一年,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非全日制学费昂贵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专业热度分化严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招生计划超额完成,而工程类硕士招生出现较大空缺。
“双一流”高校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差距较大,山东大学、南京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仅完成60%左右。名校由于录取难度导致大量非全日制招生缺额,普通高校同样面临招生困难。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30名,拟录取68名,完成30%。
另外,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的考生支持非全日制纳入统考,认为该政策体现公平正义。另外,从调查来看超过半数考生在支持该政策的同时,认为应该分开划线录取。
对于是否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52%考生选择“不接受”。不愿意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比例为67%,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和学习时间也是导致考生存在顾虑的重要原因,分别占到59%、55%。对于社会及招生单位来讲,积极调整相关人才政策、完善培养制度,才能更快缓解非全日制招生困境。
目前,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显著特点是院校及专业选择分布不均,工商管理、会计、公共管理、金融等专业是考生首选专业。相比之下,工程类硕士专业招生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多个专业零录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非全日制招生中被进一步放大。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线录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非全日制录取难度,出现大量专业有报名但无人上线情况。另外,从报名热度上看,工程类专业报名在逐年减少,向经济管理类专业转移。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在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首次招生录取的基础上,各高校都不同程度调减了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其中工程类专业遭大面积缩减,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渐趋理性。
近5年来,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达到279617人,占硕士招生总额的47.41%。与2011年156295人相比,增幅达到79%。与此同时,学术型硕士不断调减招生计划,2016年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为310195人,与2011年相比减少5%。 0533升学网
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专业硕士的调查显示,近6成考生计划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参考资料:
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国教育在线
本科答辩一辩的通过率是多少,如果一辩没过二辩要在什么时候以及通过率是多少? 1、不同学校要求不一样,有的要求严格,有的要求不严格,所以通过率不一样。 2,、以我所知道的几所二本院校为例,一辩通过率为90%。答辩完成,通不过的回立刻跟导师交流。 3、二辩会在一周之后进行。 4、二辩的通过率基本接近100%,只要论文没有大的问题。 二本法考通过率 百分之三十。其实 司法考试 去除弃考,裸考
2023年美术统考人数 2023年美术统考人数 以下仅包含七个省份,数据仅供参考: 1、山东省2023年美术联考人数达到63697人,比2022年(57891人)增加5806人,增幅达到10%! 而2022年已经比2021年(51956人)增加了5935人,增幅达11%! 2、江苏省2023年美术联考共4.04万名考生参加考试,比2022年大涨7300人,增幅达到22%。
北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分数线 2022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70分,文科/历史类674分,在湖南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53分;在河北理科/物理类660分。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成人高考录取率高吗通过率大概是多少? 成人高考录取率还是比较高的,报考成人高考可以报考层次不同,录取率不同,报考成人高考高起本共考四门专业课程,高起专和专升本需要考三门课程。 成人高考录取率高不高成考的录取率高达90%,成人高考属于入学严进宽出,成人高考的题目并不是很难,分数线也不高,成人高考属于国家性的考试,学历也是国家所承认的,考生可以放心报考。 报考成人高考高起专的分数线大概在1
2010广东高考补录 长啊。。。。请你耐心看完吧 首先给你份正式的时间表,里面清楚能了解到各批次的补录时间: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校录取工作日程表(文理类) 日期工作内容 7月9日第一批自主选拔院校网上报到。 7月10日上午省招办对自主选拔、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类型考生投档,院校审阅特殊类型考生档案。 第一批本科院校网上报到,省招办第一次预投档。 16:00院校反
浙江理工大学法考通过率 未知。国家司法考试因为难度大,社会参与广,通过率低,被称为中国职业资格考试的“第一大考”,浙江理工大学报考的学生并不多,并且通过的学生也是很小的,因此并没有对外公布通过率,法考超高淘汰率让不少考生扼腕叹息。 成都理工大学法考通过率是多少? 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知名本科高校,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教育部直属本科高校。该校在多个领域具有较好的声誉和影响力
山东省合格考考试地点 山东省合格考考试地点一般在全省中小学校设置考点。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部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 山东高中合格考通过率是多少呢? 根据2022年山东省的合格考情况,山东省共有10万人参加合格考,其中9.5万人通过了考试,通过率为
强基计划面试通过率是多少? 1.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和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面试是该计划选拔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2.针对面试通过率的具体数据,官方并未公布具体的百分比数字,因此无法提供确切的通过率。 3.强基计划的选拔过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4.面试环节通常会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知识运用、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 5.由于每年的报
2024-06-16 10:05:13
2024-09-10 20:13:48
2024-09-19 07:54:15
2024-08-16 14:30:57
2024-06-15 05:33:45
2024-06-14 20: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