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04:39:24 | 0533升学网
0533升学网(https://www.0533.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如何报考强基计划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报名需满足生源地当年高考报名条件及高校特定要求,符合的考生可自行申请,于4月网上报名。3月底,各试点高校公布年度招生简章,4月考生根据简章要求参与报名,6月统一高考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在6月25日前提供考生高考成绩。6月26日前,高校基于考生高考成绩,按比例确定考核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7月4日前进行高校考核,7月5日前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得低于85%,按志愿顺序录取并公示。
强基计划适合成绩优异的学生,高校均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录取门槛高,且高考成绩占比不少于85%。因此,考生需具备优秀学术表现。 0533升学网
此外,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亦适合参与。强基计划重点面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以及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感兴趣的考生,具有较好的专业匹配度。
以上就是0533升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0533升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0533升学网:www.0533.net2023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报名时间及入口 2023年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报名时间定于4月10日至30日。考生在完成网上报名后,还需在5月2日至6日期间,登录厦门大学招生网,按照公告要求缴交报考费170元/人,方视为报名成功。报名入口为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 报名流程如下: 报名者需在4月10日至30日,通过教育部强基计划报名平台进行网上报名,并根据所在省份厦门大学投放的专业进行填报。每位
强基计划如何培养? 强基计划不仅聚焦拔尖人才的选拔,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学习条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以上培养模式对考生来讲都是特别大的福利。 清华大学采用书院制,设立致理书院、未央书院、探微书院、行健书院、日新书院五大书院作为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单位。 北京大学
如何评价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的录取率并不高。该计划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缺点: 1.专业选择较为冷门:强基计划主要针对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这些专业往往不易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学生需要有持续深造的准备。 2.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由于基础学科知识偏理论化,相对较为乏味。学生在选择强基计划时,应结合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3.转专业限制:强基计划通常要求学生在入学后不得转专业。如果学生无法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1.2023年江苏省“强基计划”招生情况:总招生人数为300人,其中文科生占比15.21%,理科生占比84.79%。 2.各省份“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北京550人,河南400人,浙江350人,湖南330人,四川320人,湖北310人,山东300人,江苏300人,广东280人,河北270人,辽宁250人,陕西240人,安徽230人,上海220人,山西210人,重庆210人
如何报考强基计划? 考生登录阳光高考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强基计划资讯平台获取最新的动态信息。 强基计划招生需要什么条件: 1、符合高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高考。(应届生和复读生均可)。 2、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 3、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 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祝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
如何报考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报名需满足生源地当年高考报名条件及高校特定要求,符合的考生可自行申请,于4月网上报名。3月底,各试点高校公布年度招生简章,4月考生根据简章要求参与报名,6月统一高考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在6月25日前提供考生高考成绩。6月26日前,高校基于考生高考成绩,按比例确定考核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7月4日前进行高校考核,7月5日前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得低于85%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1、搜索阳光高考网;2、进入网站后,点击“特殊类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点击进入;3、点击“强基计划”;4、注册/登录高三学生学信网账号,确认信息;5、填报志愿;6、确认志愿表;7、下载志愿表并打印,本人签字确认,学校盖章;8、上传志愿表;9、缴费。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指的是基础学科招生的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
强基计划是怎么回事?如果走强基计划招生,可以不参加高考吗? 参加强基计划也要参加高考的。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通过研究各高校招生简章发现,高校几乎统一口径的提到以下两点: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
2024-10-27 02:33:46
2025-04-03 15:01:17
2024-12-31 09:51:51
2024-12-03 09:43:30
2024-09-24 13:32:49
2024-09-22 08: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