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怎么办

2024-11-27 15:01:55 | 0533升学网

今天0533升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怎么办,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怎么办

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怎么办

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是农村户口。高考报名要求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常住户籍在本省的中国公民。集体户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制度,以“集体”的形式来标注个人户口所在地。所谓的“集体”,其中参与的成员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而往往只有在工作上或政治上的关系。农村居民户口特指在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与城镇居民户口相对应的户口类型。集体户口不符合高考报名要求,所以高考报名是农村户口。

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怎么办

辽宁落户高考学籍政策

辽宁落户高考学籍政策如下:

一、还须符合以下要求才可以异地高考报名:

1.单人户籍(含和非直系亲属户籍在一起的考生):要求在辽宁省的户籍满三年(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具有三年辽宁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且有连续实际就读经历,往届生须具有辽宁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

2.全家户籍(含和父亲或母亲一方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一起的考生):要求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有辽宁省户籍、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籍满一年且有连续实际就读经历,往届生须具有辽宁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二、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报名要求

来辽宁省务工的外省户籍人员的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考生)在辽宁省参加异地高考报名,在具备基本高考报名资格的同时,还须在辽宁省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有三年学籍且有3学年连续实际就读经历(须具有辽宁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初始注册学籍)。

随迁子女往届考生须具有辽宁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父母在辽宁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一辽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和分配报名点(现场资格审查和身份验证信息采集地点),并须于考生进行网上报名填报基本信息前通知考生本人所属报名点。

对下列考生的报名点明确如下:

1.双语考生高考报名点在学籍所在学校。

2.随迁子女考生异地高考报名点在学籍所在高中学校(往届生在原毕业高中学校,考生原毕业高中学校有义务接受有关考生报名并承担考生学籍资格审核等相关工作)。

3.在辽宁省定居并符合辽宁省高考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到定居所在地的县(市、区)招考办报名。 0533升学网

4.报考少年班的考生到户口所在的县(市、区)招考办报名,统一编排考生号。

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和身份验证信息采集时必须交验的证明材料:

1.学历证件:应届高中毕业生持高中学籍证明(须注明考生学籍注册时间),往届高中毕业生持高中毕业证书,其他考生持最后的学历证件等有关证明材料。

2.户籍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农村考生无居民户口簿者持乡户籍管理部门的证明)。

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怎么办

双胞胎不同高中,高考报名户口本怎么办

0533升学网(https://www.0533.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双胞胎不同高中,高考报名户口本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双重户口与当事人是否双胞胎之间,是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根据我国《居民身份证法》第3条的规定,公民的身份证编码具有唯一性,一经确定就终身不变): 1、 根据我国《户口登记条例》第6条的规定,每个公民都只能在一个常住户口所在地登记为常住人口; 2、 当事人双重户口的,应带上本人后办理的户口本(对应的身份证)原件,去该户口所在地的辖区派出所户籍科; 3、 书面说明该户口的形成原因,并根据工作人员的提示,办理销户手续,否则将根据本条件第20条的规定处理,并且该户口本会被派出所“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第四条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以上就是0533升学网整理的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怎么办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0533升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0533升学网:www.0533.net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户口跟母亲农村户口,父亲是集体户口,高考报名怎么办”相关推荐
甘肃省高考报名需要父母亲户口本吗
甘肃省高考报名需要父母亲户口本吗

甘肃省2016年高考报名需要父母亲户口本吗 2016年甘肃高考的报名程序及要求 1.考生报名时须提供身份证。报名期间确实无法及时办理正式身份证的考生,可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开具带数码打印照片的户籍证明参加报名,正式考试时必须使用身份证。台湾籍考生、外国侨民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应使用公安部门核准的有效证件。 2.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具有我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发的毕(结、肆)业证。

2024-10-30 20:57:02
母亲是湖北户口,父亲是贵州户口,女儿也是贵州户口,想去湖北读书,那以后中考,高考会受限制吗?
母亲是湖北户口,父亲是贵州户口,女儿也是贵州户口,想去湖北读书,那以后中考,高考会受限制吗?

母亲是湖北户口,父亲是贵州户口,女儿也是贵州户口,想去湖北读书,那以后中考,高考会受限制吗? 一、母亲是湖北户口,父亲是贵州户口,女儿也是贵州户口,想去湖北读书,后中考、高考是否会受限制,要分析父亲是否为农业户口。 1、父亲是农业户口,则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女儿在湖北中考、高考不受限制; 2、父亲是非农业户口,女儿不能在湖北中考、高考。除非将女儿户口迁往湖北。 二、高考: 《湖北

2024-11-05 09:40:50
母亲重庆户口孩子异地户口能在重庆高考报考吗
母亲重庆户口孩子异地户口能在重庆高考报考吗

母亲重庆户口孩子异地户口能在重庆高考报考吗 符合条件的话,异地户口的孩子是可以参与重庆高考的。为了顺利参加高考,考生需要准备一系列的相关手续。这些手续包括就读证明、监护人的职业证明以及居住证明等。 首先,考生必须是在重庆高中阶段连续三年有完整的学籍。这意味着,考生的高中学习生涯必须完全在重庆度过。 其次,考生的家长(可以是父亲也可以是母亲)需要在重庆拥有稳定的就业,工作年限至少为三年。

2024-10-31 13:33:01
跟父亲不在一个户口父亲有案底子女可以考警校当缉毒警吗
跟父亲不在一个户口父亲有案底子女可以考警校当缉毒警吗

跟父亲不在一个户口父亲有案底子女可以考警校当缉毒警吗 可以报考,但是有条件限制。跟在不在一个户口本没有关系。不在户口本完全没有任何用处,就算这个子女是遗腹子,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个父亲一面,自然血亲不允许断绝,血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只要是亲生父亲子女,那就一定会受到影响。 问题是要看这个父亲犯的是什么罪,是不是八种严重刑事犯罪之一,是不是所谓的四种情形之一的,这个犯罪分子的子女报考的是什么样

2024-09-07 15:34:35
高考报名需要父母的户口本吗
高考报名需要父母的户口本吗

高考报名需要父母的户口本吗 法律分析:一,需要 1,因新出生的婴儿可在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常住户口; 2,故夫妻双方不在一个户口本上的,需要提供双方的户口本; 3,用以确认孩子是否在另一户口所在地申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该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户口登记。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

2024-11-29 15:36:31
孩子户口和父母房产证不一致怎么办
孩子户口和父母房产证不一致怎么办

孩子户口和父母房产证不一致怎么办 这个你需要到当地教育局招生部门了解情况,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带上你的2个房产证和户口本,包括孩子的信息,到学校咨询。 如果学校咨询说不清楚的,说明他们对政策理解还不是深刻,请到当地教育局招生处进行咨询,教育局招生处的名称不一样,有的叫基教科,有的叫教育科,有的叫招生办,不管叫什么,你去办公室一问就知道了。 孩子能不能上,关键是户口本和房产证,能不能

2024-11-12 01:45:11
高考农村户口加分政策 江苏高考农村户口加分政策
高考农村户口加分政策 江苏高考农村户口加分政策

高考农村户口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看条件。现在,城镇户口独生子女并没有高考加分政策。少数省份对农村独生子女高考有加分政策。例如:河北省 1、父亲、母亲双方或母亲一方为我省农村居民的; 2、依法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该考生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3、考生本人为我省农村居民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八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

2024-11-29 22:41:57
湖北省高考考生和母亲是农村户口,有独生子女光荣证,能享受加分政策吗
湖北省高考考生和母亲是农村户口,有独生子女光荣证,能享受加分政策吗

湖北省高考加分政策2023年 2023年湖北省高考加分政策如下: 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

2024-10-18 06: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