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05:38:47 | 0533升学网
不能。
以广东省为例,2012年加分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报考本科高校可在考生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报考专科院校(含本科院校专科专业,下同)可在考生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民族院校(普通高校民族班、预科班)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单独划线;体育特长生(体育尖子,下同),报考本科高校可在考生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报考专科院校可在考生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扩展资料:
高考加分的相关要求规定:
1、对参加奥赛、科技竞赛、中职技能大赛等活动的获奖考生,要积极引导、鼓励其参加高校自主选拔考试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0533升学网
2、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切实规范和完善信息公开的程序和要求,加大考生加分资格信息公示力度和社会监督效度。
3、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考加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公开透明、更加公平公正。要切实做好申请加分考生的资格审核或身份的联合审查工作,从制度、程序、操作等方面防范和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关于调整广东省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3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023年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目前尚未公布,2022年的政策作为参考,少数民族考生在报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时,文化课加分为20分。具体如下: 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自2020年
2022年高考双女户能加分吗 在2022年的高考中,双女户并不会直接获得加分政策。然而,高考加分政策因地区而异,具体规定需要以考生所在地为准。以下是一些能够获得高考加分的情况: 1.台湾省籍、华侨、归侨:这类考生在大陆参加高考时,可以享受到同等教育条件,高考时可加20分。华侨子女同样享有20分加分。 2.少数民族考生:只有在山区、牧区、偏远边疆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考生,才能享受高
江西农村二女户高考加分吗 不加分。 江西高考加分情况: (1)烈士子女考生,可加20分;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可加20分; (3)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可加10分; (4)经省政府批准的民族乡(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等8个民族乡)和按照法定程序批准且经省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的民族村(铅山县陈坊乡长寿畲族村等82个民族村)的
双女户高考加分政策2022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加分分值不变。 其他加分项如下: 1、烈士子女考生,可加20分。 2、山区、边境县考生在过渡期内,降低加分分值。过渡期后,只保留对边境县考生加分,但降低加分分值,参照当地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从20分降到15分。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在过渡期内加分分值不变(仍为10
2022年高考双女户加分吗 高考做为学生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考试,因是依据考试成绩选择学校的,所以对于备考的准考生来讲每一分都是尤为重要,但由于一些人是享有加分的权力的,所以2022年高考加分的人群有哪些成了大家最为好奇的话题之一,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2022年高考双女户加分吗 高考双女户是不会加分的,不过由于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具体的以你所在地区为准,但是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的确
双女户高考加分吗 不加分。 根据查询百度律临得知,双女户高考不加分的。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加分双女户高考不加分的。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加分面向对象都是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战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人群。面向对象都是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战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人群。 双女户双女户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一对夫妇只生
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双女户高考加分吗 可以加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可以加10分,具体咨询当地招生办。 独双女户子女上大学补助资金政策发放对象:农村独双女户女孩2008年以来考取高等院校已入学且未享受补助资金的。资助对象同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夫妻双方均为 农业户口 且依法领取 结婚证 ; 2、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放弃二孩生育指
2023年双女户高考加分吗? 2023年双女户高考不加分。 双女户高考不加分的。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加分双女户高考不加分的。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加分面向对象都是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战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人群。 面向对象都是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战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人群。 上海市、浙江省要深入总结完
2024-09-20 01:46:11
2024-09-10 20:13:48
2024-06-27 17:19:25
2024-09-19 07:54:15
2024-09-17 11:13:35
2024-09-01 23:26:36